如果我们发现体内有多余的组织,必然会让人开始胡思乱想,比如皮肤上的小疙瘩,脖子上的肿块,这些都能很快被我们发现。
但是,如果息肉长在肠道里,人们很难及时发现。肠息肉可能只有在接受肠镜等体检时才能发现。
如果发现体内有肠息肉,人们会有很多疑问,比如肠息肉是怎么来的?肠内有息肉严重吗?会不会变成癌症?这里给你解释一下。
肠内有息肉,身体可能有三种症状。
1、便血、粘液便
受肌肉刺激,肠粘液会增多,也会导致便血,有时会有肠粘液的症状,血量一般不多。
2.腹泻
当肠内长出新肉时,肠道的蠕动会变快,吸水能力会减弱。还会使大便变稀,次数增多,出现腹泻症状。
3.腹痛
如果肠道有息肉,会有左下腹或右下腹隐隐作痛,但一般可以忍受。
如果出现这三种症状,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。如果被诊断为肠息肉需要切除,就不要心存侥幸,听从医生的建议。
为什么肠息肉容易长?医生:大部分和这些因素有关。
炎症刺激
如果直肠黏膜长期受到食物中细菌或炎症的刺激,很容易引起肠黏膜息肉。这是因为肠黏膜炎症出现大面积充血或水肿,直肠黏膜溃疡面愈合后疤痕逐渐缩小,产生病理性息肉。
饮食因素
肠息肉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,尤其是吃辛辣、腌制、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食物,会导致息肉的形成。
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损伤
如果有便秘,就是肠道内堆积了太多的废物和垃圾毒素。久而久之,会刺激肠黏膜上皮,引起直肠黏膜损伤,导致黏膜息肉。
遗传因素
肠息肉的产生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密切相关,可以直接遗传,但在性别上没有区别,概率相当。
如果肠息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,就要引起重视。
数量比较大,超过三个。
体积比较大,直径超过一厘米。
引起了便血腹痛等身体症状。
一般情况下,息肉的大小和数量不同,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身体表现。如果肌肉体积比较小,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,只有检查的时候才会发现。
所以做肠镜是非常有必要的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肠癌的发生,所以建议45岁以后的人要定期做肠镜。
如果肌肉变大了,就会伴有一些异常表现,如便血、腹痛、便秘、腹泻、肠梗阻等。
这些表现和痔疮的症状很相似,那么如何区分呢?肠息肉可能癌变,痔疮不会。虽然大便中有血,但肠息肉通常会引起大便表面带血,也可能伴有粘液。
痔疮多与大便分离。严重时排便时可能会有血喷出,这两种病的病因也不一样。
查出肠息肉后需要注意什么?
减少红肉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。
肠道有一定的消化吸收功能,饮食会对肠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如果查出肠息肉,少吃红肉和高脂肪食物。
这是因为红肉中含有较多的血红素,高温下可与亚硝酸盐同煮产生杂环胺,这是一种致癌物质,可损伤肠黏膜,诱发息肉恶化。
肠息肉患者食用高脂肪食物,肠道消化吸收这些脂肪需要更长的时间,然后排出体外,从而增加肠道负担。
而且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刺激胆汁的分泌,在肠道内转化为戊酸,对肠道健康影响很大。
多喝水
多喝水可以润肠通便。肠内有毒废物较少,还能防止这些物质刺激肠息肉诱发恶变。同时要注意定期复查,以便及早发现问题,及早治疗。